輸電即為電能的傳輸,。它和變電,、配電、用電一起,,構成了電力系統(tǒng)的整體功能,。通過輸電,把相距甚遠的(可達數千千米)發(fā)電廠和負荷中心聯系起來,,使電能的開發(fā)和利用超越地域的限制,。和其他能源的傳輸(如輸煤、輸油等)相比,,輸電的損耗小,、效益高、靈活方便,、易于調控,、環(huán)境污染少;輸電還可以將不同地點的發(fā)電廠連接起來,,實行峰谷調節(jié),。輸電是電能利用優(yōu)越性的重要體現,在現代化社會中,,它是重要的能源動脈,。
輸電線路按結構形式可分為架空輸電線路和地下輸電線路。前者由線路桿塔,、導線,、絕緣子等構成,架設在地面上,;后者主要采用電纜,,敷設在地下(或水下)。輸電按所送電流性質可分為直流輸電和交流輸電,。19世紀80年代首先成功地實現了直流輸電,,后因受電壓提不高的限制(輸電容量大體與輸電電壓的平方成比例)19世紀末為交流輸電所取代。交流輸電的成功,,迎來了20世紀的電氣化時代。20世紀60年代以來,由于電力電子技術的發(fā)展,,直流輸電又有新發(fā)展,,與交流輸電相配合,形成交直流混合的電力系統(tǒng),。輸電電壓的高低是輸電技術發(fā)展水平的主要標志,。到20世紀90年代,世界各國常用輸電電壓有220kV及以下的高壓輸電,,330;765kV的超高壓輸電,,1000kV及以上的特高壓輸電。
配電是電力系統(tǒng)中直接與用戶相連并向用戶分配電能的環(huán)節(jié),。配電系統(tǒng)由配電變電站(通常是將電網的輸電電壓降為配電電壓),、高壓配電線路(1kV以上電壓)、配電變壓器,、低壓配電線路(1kV以下電壓)以及相應的控制保護設備組成,。配電電壓通常有35;60kV和3;10kV等。
配電分一次配電網絡和二次配電網絡,,一次配電網絡是從配電變電站引出線到配電變電站(或配電站)入口之間的網絡,。在中國又稱高壓配電網絡。電壓通常為6;10kV,,城市多使用10kV配電,。隨著城市負荷密度加大,已開始采用20kV配電方案,。由配電變電站引出的一次配電線路的主干部分稱為干線,,由干線分出的部分稱為支線。支線上接有配電電壓器,。一次配電網絡的接線方式有放射式與環(huán)式兩種,。二次配電網絡是由配電變壓器次級引出線到用戶入戶線之間的線路、元件所組成的系統(tǒng),,又稱低壓配電網絡,。接線方式除放射式和網式外,城市的重要用戶可用雙回線接線,。用電負荷密度高的市區(qū)則采用網格式接線,。這種網絡由多條一次配電干線供電,通過配電變壓器降壓后,,經低壓熔斷器與二次配電網相連,。由于二次系統(tǒng)中相鄰的配電變壓器初級接到不同的一次配電干線,可避免因一次配電線故障而導致市中心區(qū)停電,。配電線路按結構有架空線路和地下電纜,。農村和中小城市可用架空線路,,大城市(特別是市中心區(qū))、旅游區(qū),、居民小區(qū)等應采用地下電纜,。